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五章真香!(第四更,求订阅!)  (第1/2页)
    转眼,秋风吹得东京城满天落叶。    最近东京城有一个热闹的现象,那个起初引得很大争议的李氏布行,生意已经越做越大了,在东京城开了十五家分铺。    宋代的东西讲究的是精美,哪怕是平民穿的布衣,那做工也是有模有样的。    但这李氏布行就不同了,李氏布行的衣服的做工没有手工的看起来有质感。    在最初的时候,被不少人诟病,甚至在那些说故事的人口中,被说成失败品,只有最穷的人才去买,甚至穷人也不会去。    但才过去几个月,这话就再也没有人敢说了。    凭着一件40文的价格,将所有布行的生意都拉下来了,若不是李氏布行一直缺货,其他布行的生意早就倒闭了,或者被迫放弃平民生意,专做丝绸和贵族的生意。    东京城的商人们最近一段时间都睡不着觉,因为他们感受到世界变化太快了。    或者说变化太诡异了,完不按照常理来变的。    因为低价便宜,李氏布行的衣服越卖越好,尤其是秋天来了,天气转凉,有人一次买好几件穿上。    这些买衣服的人中,也不缺家里不缺钱的。    毕竟便宜,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    一般人,还没有富到对钱无所谓的地步。    这一时间,东京城有不少商人开始反省自己过去的经商之道。    最近,中秋节快到了,皇宫里的大厨们正在忙着做月饼。    宋代的糕点非常精致典雅,后世的日本继承了宋代的这一优点。    东京城的各大糕点店也开始忙活,一些新开张的酒楼,也是人头攒动。    粮价的稳定,也让人心暂时稳定。    但有部分人却心情并不稳定,在东京城一片繁华的背后,粮食供给其实是非常紧张的。    在西南方,有规模庞大的运输队,正在日以夜继的从交州搬运粮食,有的走陆路,有的走水路。    从交州路经略使张浚的奏疏来看,交州的粮食,也只能勉强维持了。    这一段时间,交州的百姓,像是不知疲倦一样在田地里忙活。    随着粮食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交子向西南流去,交子在交州的使用量暴增。    赵鼎的金融账目上,开始出现下沉,这意味着朝廷可以开始印钱了!    当一切都在按照皇帝定下的规则,在皇帝的战略轨道上运行的时候,皇帝本人却在观稼殿,看着那些长出来了的红薯叶,露出老农一样憨厚的笑容。    这些天,可把赵桓急坏了。    他就像一个等待放寒暑假的学生,每天倒数,终于,在九月八日这一天,他的红薯成熟了。    他迫不及待开始在后院生火,然后亲手将红薯埋进去。    政事堂、枢密院、军督府、督察院、监察院和翰林院,以及御史台的各位大佬,都接到了皇帝的传召。    当诸位宰府大臣们到皇宫东北角的艮岳的时候,看见皇帝正坐在小板凳上,用一只火钳在拨弄地上的柴火。    大臣们面面相觑,皇帝这又是闹哪一出?    葫芦里又开始卖什么毒药了!    “微臣参见陛下!”    “诸卿免礼。”    赵桓用火钳从火堆里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