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七章华兴纺车案(六千字大章)  (第1/4页)
    华兴商社在东京城也是小有名气的,倒不是说他们在东京城的生意做得有多大。    事实上,华兴商社的名气完是大宋邸报给推出来的。    蒸汽机车一事在年初的科学院上火了一把之后,因为并未投入市场上,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    当华兴商社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居然是因盗窃张记布行专利而被东京快报给刊载上去。    这一年的大宋,因为各项专利还非常稀少,并且每一项创新性的发明尚未给发明者带来可观的收入,所以很多人对专利还很陌生,不以为然。    不过,有一部分商人已经嗅到了此事的不同寻常。    东京城真正的富商,都是跟着朝廷的政令走的。    朝廷不止一次强调蒸汽机的使用,无论民间如何不看好,蒸汽机在未来几年,都会被用在许多方面。    而此时这个还不起眼的华兴商社,早已被东京城富商圈的某些人看中,认为是有巨大潜力的。    之所以一直没有与华兴商社做接触,是因为大家还在看朝廷的意思。    朝廷上的相公们,到底是打算打压华兴商社,还是打算扶持它,没有人知道。    即便知道,也是传来的不利的消息。    据说某位宰府大臣对华兴商社很不满意,所以没有人敢立刻去跟华兴商社扯上关系。    才过去短短两个多月,华兴商社立刻又起了风波。    人们不由得猜想起来,这背后到底是谁在找华兴商社的麻烦?    两天后,华兴商社的老板叶崇,被传唤到开封府衙,与张记布行的老板张清远对簿公堂。    随后,东京快报展示出来的内容,多方面对华兴商社不利。    从人证和物证,都有表明华兴商社偷窃了张记布行的纺车图纸。    朱家是东京城新兴的商业家族,他们在前几年,响应朝廷的号召,从运输、倒卖粮食做起,是第一个愿意将粮食价格压低下来的商行。    所以,这几年受到了朝廷扶持,生意越做越大。    去年京东路和河北路受灾,朱家便在民间发起过公益救灾的事情。    根据业内某些人的推测,在接下来几年,朝廷还会粮食的生产有更大规模的投入。    所以,朱家的生意只会越来越大。    当然,这些事情,普通百姓是不知道的。    在普通老百姓眼中,能吃饱穿暖就很好了。    朱家的家主朱青像往常一样,早上起来,会吃一些典型,然后喝一杯从杭州运过来的龙井,然后将今天的大宋邸报和东京快报的报纸一个字不漏部看一遍。    看完后,才会开始处理他的生意上的事情。    果然是,有人对华兴商社出手了!    朱青皱起眉头来,事实上,他是少有的已经预定了朝廷蒸汽机车的商人之一。    两个多月前,他就猜想到华兴商社会玩完。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华兴商社抢了皇家科学院的事情,又让政事堂每年给它一大笔专利费,这怎么可能呢?    他暗自在庆幸,还好当初没有听某些人的话,把女儿许配给那个叶崇。    不然朱家就被此时牵连进去了!    朱青用老辣的思维思考着,看来朝廷是要收回蒸汽机的使用权了。    所以啊,民间搞那些创造,根本无用,最后还是为朝廷做了嫁衣。    想到这里,朱青前些天原本打算投入一笔钱,从民间招揽一些格物人才的想法,便打消了。    这种事,还是交给朝廷去做吧。    实际上,不仅仅朱青有这样的想法。    靠建造房屋发家的王家也和他的想法一模一样。    还有靠修路起家的潘家。    靠承包水泥制造的柳家。    三月二十日这一天,开封府衙正式宣布华兴商社偷窃张记布行纺车改制技艺罪名成立,开封府衙的人将李氏布行的几家店部查封。    原本打算去购买衣服的百姓,这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不过,在此时的大宋,是没有品牌和情怀一说的。    李氏布行被查封后,老百姓转眼就去张记布行购物。    因涉及专利权,就华兴纺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