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8节 (第3/4页)
答应了。 辛瑞民很高兴地转身就走,练小森一把拉住他:“瑞民,你小子疯了,老寿星上吊,想死呀。” “练哥,没事,你别担心,小弟也就是照几张照片。”辛瑞民微微一笑,然后在他耳边低声说:“我不去,主编恐怕就要去,我去了,她就不用冒险了,你还不知道她吗。” 练小森的手一下就松开了,辛瑞民的话没错,梅悠兰刚才表示不去,不代表明天不去,只要那里成为热点地区,梅悠兰几乎肯定去;但如果辛瑞民去了,她就有可能不去,因为可报道的地方还有很多。 辛瑞民走后,梅悠兰也不想睡觉了,她拉着练小森到饭店外的咖啡厅喝咖啡。在咖啡厅要了两块面包,刚吃没两口,练小森突然发现窗外有个熟悉的身影走过,他急忙对梅悠兰说:“你看,那是不是王小山?” “不可能,这个时候他应该在重庆,想李小姐想得眼花了吧。”梅悠兰根本没回头,反而调侃起练小森来了。 求月票...... 求月票......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一章南京保卫战第三节鏖兵淞沪(十三)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一章南京保卫战第三节鏖兵淞沪(十三) 三十年代的上海真是个奇怪的城市,铁桥的一边是炮声隆隆,另一边却依然可以悠闲的喝咖啡,在高楼拿着望远镜,或者在河边的掩体观看对岸战争的现场直播,两边的士兵实在无路可逃,也可以逃进租界,向英军或法军缴械,然后就可以当观众了。 淞沪开战以来,租界变得更加拥挤了,各国纷纷把军队调入租界,在交通要道构筑街垒,英美法远东舰队在外滩海面上游弋,各国陆战队进驻租界,交通要道构筑街垒。 上海市区战火纷纷,市民也纷纷逃进租界,每天通过外白渡桥和苏州河涌进大量市民,租界所有公共设施都住满难民,没有地方住的难民就只有露宿街头,租界居民自发组建了救护队每天发送赈粥。 王小山手里拿着个皮包,穿着件七成新的西装,看上去就像刚从市区出来的小商人,在街头寻找商机,这种人最近在租界实在太多。 他沿着街道慢慢前行,两边不时传来孩童的哭闹声,以及家长烦躁的叫骂声。前面就是他约定的地点了,他叫过沿街叫卖的报童,买了张报纸,就坐到附近的一个擦鞋的摊上,擦鞋的小孩很高兴也很小心开始为他擦鞋,这个时候擦鞋的竞争也激烈很多,这个行当的进入门槛太低。 王小山打开报纸,心思却没有在报纸的内容上。卢沟桥事变一发生,庄继华就秘密把他从重庆叫道川西演习场与秘密见面。这次见面甚至连李之龙也瞒住了,庄继华交给他一个秘密任务,去北平、天津寻找朴文勇(立高之助)和金志镐(当年广州的第二名朝鲜人),如果找不到,就到上海或青岛碰碰运气。如果找到了,就立刻通知家里,想法为他们建立联系通道。 在北平他待了真正三个星期。也没有等到人,随后又到天津。甚至在北平失守后,他依然来往两地,可这两人就像消失了一样,没有丝毫信息。 失望之下,他去了青岛,可在青岛也没有任何消息,他失望之余。咬牙又返回北平,再次在报上发出呼唤信号,可让他地失望的是,依然没有消息,他这才彻底死心南下上海。他之所以这样,因为在他看来立高之助是最有价值的间谍,那个金志镐一直没有消息,他的价值根本没法估计。而立高之助上次就是出现在北平,而且他在关东军中,最有可能出现的也是北平天津。 上海对王小山来说也很熟悉,熟悉,对他这种人来说,危险和安全同时增大数倍。他必须万分小心。 在报上发出召唤信号后,他白天都到这个小咖啡厅来等待,十二点到一点,或者晚上就到静安寺路的极斯乐舞厅,九点到十点半,这样的等待,要持续五天,这是一种枯燥地守候,也是一种危险的守候,因为你不知道你等候地人是否是自己人。如果不是。你等来的可能就是一粒子弹。 短短几分钟,王小山就把周围的情况观察清楚了。没有发现什么意外,收起报纸,他迈进了这家小咖啡店,他迅速打量了店内的环境,却意外的看到练小森和梅悠兰,他心中咯噔一下,这是个完全没想到的意外,他迅速评价这个意外会给他带来什么问题。 当王小山带着微笑走向梅悠兰和练小森时,两人的表情有些细微地不同,梅悠兰十分高兴,练小森高兴之余却有些纳闷。 “你们怎么到这里来了?”王小山坐下后首先开口问道。 “我们是来采访淞沪战场的。”梅悠兰接口说:“你怎么来了?大哥来没有?” 基地内的人都知道,梅悠兰口中的大哥不是她的大哥梅云天,这是对庄继华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