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2节 (第1/5页)
李之龙给与了肯定的答复:“这两个班是文革和杨主任花了大精力组建地,目的是把重庆经验推广到四川。” “干部学校的学生也是吗?”蒋介石敏锐之极。 “不全是,干部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基层党部和三青团的积极分子,可他们缺少实践经验,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以老带新,从基层挑选一些有工作经验地干部加上部分新毕业的学员,与经过培训的旧成员组成基层党部和县政府,如此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在实际中可以少出差错。”说着一行人走到操场边沿,李之龙停下脚步:“校长,能不能给同志们说几句。” “好。”蒋介石满口答应。 “立正!”随着值星官一声号令,全场鸦雀无声,蒋介石兴致勃勃的登上主席台,从这里往下看,他发现这些的年龄构成十分明显,左边和中间的都是一张张年青充满朝气的面孔,腰板挺得笔直;右边的站姿明显要差一些,容颜也显得老成。 “从去年到现在很多报纸都在介绍重庆发生的巨大变化,可我不敢相信,因为报纸难免有吹捧之嫌,可是今天我要说,你们的工作十分出色,报纸没有吹捧你们,是贬低了你们,你们在短短地三年时间里建起了几十家工厂,构筑几千公里地公路,成渝铁路即将通车,同志们,你们知道这些意味着什么吗? 这些意味着将来我们就更有力量抵抗外辱;国家强盛的标志就是重工业发达,国防工业发达,只有这两样发达了,才能突破帝国主义者所加于我们地一切不平等条约地束缚,洗刷国家近百年来所蒙受的一切奇耻大辱。使我们的国家能够真正自由独立强盛起来; 我们常说国计民生,可国计是什么呢?国计也可以说就是国防,国防的内容,依广义狭义的解释而有不同,狭义的国防,就是指国家的军备而言,至于广义地国防除军备之外。还包括内政、外交、财政、金融、文化、教育、以及一切铁道、交通实业等等,这些国防建设当然是建国工作的最重要地一部份。但就建国的根本精神和终极目的来讲,这些还不是建国的中心所在,建国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呢?就是民生,建设民生才是建设国家的核心。总理说: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就明白确切的指示了我们,今后建国工作中心目标之所在。 我们要建设民生,要有一个什么原则呢?民生建设地根本原则,就是“仁爱”。我们总理创造三民主义,领导国民**,完全是以“爱人”为根本精神,所以我们民生主义的民生建设,也应该以仁爱为出发点,我们是为了爱护同胞,保育同胞,要使四万万五千万的同胞。人人有满足的生活,有发育健全的身体和活泼进取的精神,才来实行民生**,亦唯有人民生活需要能够满足,身体精神能够健全发展,然后百工各安其居。百业能够繁荣,百工能够安居乐业,百业能够发达繁荣,然后军事政治才有基础,社会经济才能够发展,军事政治有了基础,社会经济能够发展,然后建设才能够完成,国力才能够充实。所以我们可以说,不仅民生建设之成功。是发于人心恻隐之微。以成其博爱之大,就是整个**事业。和整个国家建设,都要有一种深厚的爱贯注其中,才能够形成一种大仁大勇的力量。获得可大可久地成功。总理所创为民生建设之最高指导原则之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就是根据这种仁爱的精神所规划出来的。 民生建设关系到我们建国的成败,搞好民生建设有四个字必须记住,管、教、养、卫,这四个字是我们建国的利器, …….” 蒋介石越说越顺,越说牵连地范围越大,从重庆的工业发展,到社会改革,然后又阐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又从民生主义实行讲到如何提高干部自身素质,严厉告诫在场的青年,千万不要做贪污枉法的官僚,要加强训练,加强组织,振奋精神。 庄继华再一次感慨起来,这蒋介石不是不知道下面的情况,怎么几十年下来就没找到办法呢?就在他感慨之际,蒋介石的话锋一转转到了减租减息上了,庄继华立刻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为了实践民生主义,国民政府曾经在江浙一带试行减租减息,规定地租不得高于375,可是很快这个政策就失败了,为什么呢?不是这个政策不好,而是在执行中出现各种偏差,加上基层干部和地方士绅之间勾连,结果不但没降低农民负担,反增加了农民负担,我希望你们在推行这项政策时要吸取浙江的教训。” 庄继华心中非常高兴,他认为这等于是蒋介石同意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