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_第21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节 (第3/5页)

“那说说看,你在想什么?”何应钦冷静地问道。

    “是关于这次长城之战的,”庄继华解释道:“有些想清楚了,有些还没想清楚。”

    “说说嘛,我们一起探讨一下。”熊斌间何应钦的脸色不好。有心替庄继华解围。热河停战条约签订后,熊斌在民间受到极大的抨击,但在军内却受到推崇。军队内部的高级将领与普通民众不同,是处在第一线的,对军队的实际情况非常了解,宋哲元二十九军参战部队损失过半。其中张自忠地三十八师只剩下三分之一,其他商震、于学忠、何柱国、卫立煌各部无不损失惨重,只有热西傅作义所部稍好,可也减员四分之一。

    在古北口反攻的中央军徐庭瑶部和八十七师的损失尤其大,特别是徐庭瑶所部,二十五师和第二师基本打残了,第二师的营连级军官基本换了个遍,二十五师更厉害,连师长都换了两次,现在带领部队的戴安澜还是带伤上阵。团级以上的军官都大部带伤。全师参战前一万余人,战后只剩下三千来人。几乎人人带伤。由于十七军伤亡过大,何应钦将他们调到怀柔修整,二十五师更是被调到丰台地区。

    正是这样惨重的伤亡让高级将领们对熊斌能及时抓住时机逼日本人签下条约,把战场上的有利局面转化为胜利果实,给与了很高地评价,对民间的攻击嗤之以鼻,以各种方式安慰他。可熊斌自己知道和约是者勒米谈下来的,他以为庄继华会表示不满,可没想到,庄继华根本没有说出一个字,相反在不同场合维护他,这让他非常感激,故此才会为庄继华解围。

    “我就是在想,这次长城之战中我军暴露出的弱点,以及怎么整改。”庄继华苦笑一下说道:“问题我已经找到,可怎么改我却不知道。”

    “你认为都有那些问题,”何应钦这下有兴趣了,庄继华在黄埔就有擅于总结的名声,樟木头之战和牛行大战之后都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胡宗南和薛岳在他们地部队里还在执行这套战术。

    问题有哪些呢?庄继华慢慢的对何应钦和熊斌讲述起来。

    长城之战中中国军队暴露出来的弱点很多,最主要的是几个方面,首先是部队装备太差,以中央军十七军为例,徐庭瑶虽然没有黄埔经历,但他是一军系的老人,北伐时期就是师长,部下大都是黄埔毕业生,可就这样的嫡系,全军的炮没有八十七师一个师多,好在步枪每人都有,机枪每个连有一挺,攻击火力十分薄弱;中央军如此其他各部就更不用说了,二十九军大刀片厉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步枪没有刺刀,不得不下苦功练习大刀。

    其次士兵的训练不足。有些士兵在上战场之前连实弹射击都没做过,甚至有些连手榴弹投掷训练都没进行,关磷征负伤就是个例子,他本来是不会负伤地,他率领部队反击时,发现敌人一个火力点,他命令投手榴弹,结果身边地几个士兵没拉弦就扔出去了,反被日军扔来的手榴弹炸伤。除了武器训练外,士兵缺少基本地战术组合训练,对这点庄继华尤其不能理解,他在北伐途中整理的防守和进攻战术早就交给蒋介石了,可为什么直到现在全军战术训练大纲还没有,攻击只知道一窝蜂往上涌,防守就知道狠打拼命,几乎看不到组合战术训练的影子。

    最要命的是后勤,中国军队的后勤组织十分原始,所有物资集中在北平的兵站中,而前线距离兵站几百里,运输根本跟不上,仗打到后面,前线作战的士兵连饭都吃不饱,部队被迫在本地收集,所以当反攻打出长城后,当地老百姓早跑光了,无法收集到粮食,最后还是北平这边的后援会,组织了一些大车送上一批粮食,士兵才勉强没有断炊。

    最后庄继华见何应钦和熊斌的脸色不好,他勉强说了几句好的,比如士兵斗志旺盛,士气高昂等等,可谁都知道那只是几句场面话。

    何应钦和熊斌都沉默了,他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真要整改,牵涉到的利益方太多了。熊斌摇头说:“文革,看来你对军队还真不是很了解。你说的这些其实大家都知道,可谁也没办法。就说训练吧,你知道子弹多少钱一粒吗?”

    庄继华摇摇头,他很是不解的看着熊斌,子弹多少钱一粒与部队训练有什么关系。熊斌叹口气说:“其实底下的军官何尝不知道你说的这些情况,但他们也没办法,一粒子弹大约五六斤白面,发下去的子弹都是有数的,不能随便用,用在训练上,战场上就没有了。中央军不太清楚,西北军我可是知道的,平时只发四五粒,上战场前再发十十五粒子弹,手榴弹也是这样,你说换作你,训练时敢作实弹射击吗?”

    庄继华闻言深感意外,他没想到军队的穷困达到这种地步。他还没开口,何应钦也深有感触的说:“其实中央军也好不了多少,只有德械师稍微强点,以前查阅部队,关磷征就曾向我要弹药,可我没给他,为什么呢?因为没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