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节 (第3/4页)
对汪精卫的成见有如此之深,两人的分歧如此之大:“总司令,千万不可,总司令肩负北伐重任,况且在平定东江和粤南的过程中,汪先生与总司令不是合作得很好吗?” “公博。你不知道汪精卫背地里耍了多少小动作,幸亏我小心才躲过去了,…..,算了不说这些了,你还是给我说说武汉地情况吧。”蒋介石本想提中山舰的,可转念一想,中山舰的事情现在还没搞清楚。汪精卫是不是真有那种打算,季嘉山是不是真与之联手。一直没有查到确凿的证据,说也说不清楚。 不过他虽然不想说,可陈公博却忽然钻进牛角尖:“总司令,我一直认为总理之后我党的最佳组合就是您主军事,汪先生主持党政,有你们两人的合作,对中国**大有助益。也能使我党更加团结。我党现在经非常混乱了,千万不能再乱了。” 蒋介石望着陈公博心里非常失望,他陈公博是很欣赏的,即使知道他与汪精卫关系不一般,可以南重用他,没想到…,蒋介石沉着脸说:“算了,算了。不谈这些事了。”然后站起来说:“你先回去吧,有什么我们明天再说。” 陈公博呆呆地站起来,他知道他刚才的话让蒋介石很失望,蒋介石跟他说这么多是希望他能联系一下广州地,把这番话传出去,让广州方面明白他的决心。以便在作出决定时更加慎重,使局势不至于立刻脱离蒋介石掌控范围。 陈公博走后,蒋介石有些烦乱,汪精卫的影响力之大超过他了的估计,他原以为有了南昌战功,至少党内同志会认识到目前的局势更需要他,对迎汪多少有些抑制,可陈公博的话让他发现战功在政治上根本不起作用。怎么打开目前的局面呢?蒋介石陷入了沉思。 邓演达出来后没有直接回去而是去了铁尼达地住所,铁尼达是总司令部政治顾问,但他这段时间却没有随蒋介石去江西而是在武昌协助邓演达围城。 邓演达向铁尼达讲述了蒋介石的话后问:“顾问先生。您认为现在迁都武汉合适吗?” 铁尼达想想后说:“迁都合适不合适要看形势的需要。蒋将军的目的是用中央来压制唐生智和迎汪复职,对一目的我是支持的。唐生智不是真正的**者,谁出地价钱高他就会把自己卖给谁,武汉这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城市,不能交给他,也不应该交给他,从这点上说,我支持迁都武汉。不过对于后者,我还不好评说,汪精卫先生是贵党领袖,蒋将军也是贵党领袖,我支持他们俩合作,不过如果蒋将军认为不妥,汪先生可以暂时不回来。” 铁尼达说得很委婉,对于前者是他的个人看法,对于后者则是莫斯科给他们的指令,只是他把它作为个人看法讲出来了,而真实的是他也担心蒋介石右转,目前蒋介石手中的权利太大了,一旦右转,对中国**地打击将是致命的。 邓演达听出来了,他皱皱眉有些不满意的问:“这是您的个人看法?” “是的。”铁尼达说:“我建议您到广州后与鲍罗廷同志好好谈谈。” 邓演达看着铁尼达的眼睛,反复琢磨他话中的含义,感到其中大有蹊跷,鲍罗廷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想法,他来找铁尼达就是模模糊糊感到广州此行肯定不会那么顺畅,想从他这里探出点风声,可没想到风声是探出来了,可这股风从莫斯科吹到西伯利亚,又从西伯利亚吹过华北大平原,拐了九曲十八弯,搞不清楚到底那是真那是假。 第二天邓演达带着满肚子疑问飞广州了。 邓演达的飞机在天上飞时,蒋介石在武昌召开军事政治会议,商讨下一步作战计划,此刻他不再对唐生智委曲求全了。 参加会议的包括武汉地各位大员,会议一开始唐生智就首先提出了湖北省主席地问题。 “武昌克复,湖北全境廓清,政治经济行政都需要有人负责,应该尽快把湖北政府的班子定下来,我们也继续北伐。” “孟潇将军有哪些建议呢?”蒋介石打了哈哈似笑非笑地问。 “我的建议就这个,另外我还有个要求,”唐生智根本没理会蒋介石的态度。直接提出他想要地东西:“第八军现在有六万人,早就超过一个军的编制了,总司令看是不是可以扩编为四个军?” “第八军战功卓著,本来扩编也是应当的,可是怎么扩编,你一个军扩编还是各个军都扩编,这需要与各军军长商议。李军长、朱军长、程军长、鲁代军长还都在前线,我需要与他们取得一致。拿出方案来,军事委员会讨论后才能实行,另外扩编之后的军费如何解决,这些都要事先议妥。”蒋介石不硬不软的给了唐生智一颗钉子。 明知蒋介石是在推托,可话却冠冕堂皇,句句在理,唐生智有点重拳击在棉花上的感觉。心中很不舒服。 “至于湖北省政府,这要经过中央讨论后才能决定。”蒋介石继续说。 “在其位就要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