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五章 即兴题诗  (第2/2页)
纪洵美说的话,又补充道,“你这一手簪花小楷婉媚清穆,很有昔年卫夫人的神韵呢。”    纪洵美低眉道,“彭大人谬赞了,女子练书,大多承袭于卫茂漪,此非奴婢独有之法。”    彭平康笑了一下,又去看诗,“诗中的几个掌故用得倒也有些意思。”    纪洵美扬了扬嘴角,道,“一点粗浅学问,让彭大人见笑了。”    彭平康轻轻地摇了下头,道,“你的学问,可不能算作‘粗浅’。”他抬起手,指着题诗逐句分析了起来,“首联‘南枝’一词,取自苏东坡诗中‘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一句,以此借指梅花,可谓风雅。”    “颔联中的‘崆峒’一词,是化用庾义城《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文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之句,蜀地多山,把‘崆峒’与‘岁登’连用来意指‘丰收’,可谓恰如其分。”    “至于‘颈联’与‘尾联’,”彭平康笑道,“是取自《后汉书》的典故,昔年汉光武帝因事拘于新野,落魄潦倒,樊仲华时为市吏,餽饵一笥,以济帝贫,汉光武感恩其德,登上帝位后仍念念不忘,乃至以都尉之职赠之,并赐以御食舆服,可称得上是一段佳话了。”    纪洵美觑了彭平康一眼,见彭平康依旧没有要生气的迹象,便应道,“是啊,樊仲华善恶立断,好申不害、韩非之法,为天水太守时,《后汉书》载,‘道不拾遗’,其政能后人莫之能及矣。”    彭平康笑了笑,道,“这典故用得,”他微笑道,“倒很有‘以古讽今’的意趣。”    纪洵美滞了一滞,似乎未料及彭平康会如此反应,不禁问道,“彭大人从哪里看出这‘以古讽今’的四个字了?”    —————    —————    1王冕《竹斋集》,《梅谱》花开五出,各以名兴﹕萌芽、柳眼、麦眼、椒眼、虾眼、蓓蕾。    2卫夫人的“簪花小楷”    卫夫人就是卫铄,字茂漪,晋代著名的女书法家,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    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的从祖卫觊、从伯卫瓘、从兄卫恒,都是著名书法家,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    卫铄师承钟繇,妙传其法,是“书圣”王羲之姨母,也是王羲之书法上的启蒙老师。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晋中书郎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    张怀瓘《书断》“卫夫人名铄,字茂漪。廷尉展之女弟、恒之从女,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也。隶书尤善,规矩钟公。云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宛然芳树,穆若清风。右军少常师之。永和五年卒,年七十八。子克为中书郎,亦工书。”    3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    宋·苏轼    新苗未没鹤,老叶方翳蝉。    绿渠浸麻水,白板烧松烟。    笑窥有红颊,醉卧皆华颠。    家家机杼鸣,树树梨枣悬。    野无佩犊子,府有骑鹤仙。    观风峤南使,出相山东贤。    渡江吊很石,过岭酌贪泉。    与君步徙倚,望彼修连娟。    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    归来春酒熟,共看山樱然。    4“樊晔送干粮给汉光武帝刘秀”    起先,汉光武帝刘秀贫贱时,曾经因事被拘于新野,樊晔任市吏,送了一箱干粮给刘秀,刘秀感他的恩德,没有忘记,多次请樊晔吃饭,并给车马服饰。    还开玩笑说“一箱干粮得都尉,怎么样?”    樊晔叩头致谢。    《后汉书》初,光武微时,尝以事拘于新野,晔为市吏,餽饵一笥,帝德之不忘,仍赐晔御食,及乘舆服物。    因戏之曰“一笥饵得都尉,何如?“    晔顿首辞谢。    5樊晔的“道不拾遗”    隗嚣被消灭后,陇右不安宁,于是授樊晔为天水太守。    樊晔为政严猛,喜好申不害韩非之法,善恶当机立断。    有人犯了他的禁令,大都莫想从监狱里活着出来,官吏百姓及羌胡都害怕他。道路上丢了东西,也没人拾。    《后汉书》隗嚣灭后,陇右不安,乃拜晔为天水太守。    政严猛,好申、韩法、善恶立断。    人有犯其禁者,率不生出狱,吏人及羌胡畏之。道不拾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