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五章 禁中非烟  (第2/2页)
尝上一尝?品一品这香药饼子片儿的滋味儿?”    周胤绪刚要应下,心中忽而转过一念,因朝彭平康笑道,“我不尝。”    彭平康微笑道,“为何?”    周胤绪笑道,“我见这‘朱栾’,便猛然想起我从前尝过的一味香药引子,滋味儿倒这比‘朱栾’更佳呢。”    宋圣哲又拿起一小片‘朱栾’,作势掩口含了,一边又弯起了眉眼,道,“香药饼子倒罢了,那‘药引子’也是能混吃的?我倒要听一听周大人说的这味‘药’了。”    彭平康亦笑道,“不知周大人说的,是哪一味‘药’啊?”    周胤绪微笑道,“此香药名为‘群英髓’,系以诸名山胜境初生异卉之精相合而成。”    范垂文淡笑道,“听来竟比这‘朱栾’更是难得呢。”    周胤绪笑道,“旁的倒也罢了,只是其中有两味药引极为珍重,或数十年而不得一见矣。”    彭平康笑着问道,“哪两味药引?”    周胤绪微笑道,“其中一味,出于放春山之遣香洞,因其地山势险要,鹰亦难飞,多有断爪折翅,落栖哀鸣于此谷窟中的,故名‘千鹰一窟’;另有一味,以百花之蕤,万木之汁,加取熊胆而成,故曰‘万熊同悲’,得此两味药引,再合诸地精华,即可制此‘群英髓’了。”    ——————    ——————    1《陈氏香谱》之《禁中非烟》沉香半两、白檀四两(劈作十块胯茶清浸少时)、丁香二两、降真香三两、郁金二两、甲香三两制,右细末入麝少许,以白芨末滴水和捻饼子,窨爇之。    2张世南《游宦纪闻》“永嘉之柑为天下冠,有一种名‘朱栾’,花比柑橘,其香绝胜。以栈香或降真香作片,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毕,则撤甑去花,以液渍香。明日再蒸,凡三四易花。暴干,置磁器中密封,其香最佳。”    这里的“永嘉之柑”,就是现在的黄岩蜜桔,是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3“宋徽宗佩‘古龙涎’”    《铁围山丛谈》“时于奉宸中得龙涎香二,琉璃缶、玻璃母二大篚……香则多分赐大臣、近侍……每以一豆大爇之,辄作异花气,芬郁满座,终日略不歇。    于是太上大奇之,命籍被赐者,随数多寡,复收取以归中禁,因号曰‘古龙涎’,为贵也。诸大珰争取一饼,可直百缗,金而以青丝贯之,佩于颈,时于衣领间摩挱以相示。坐此遂作‘佩香’焉。今佩香,盖因古龙涎始也”。    就是说,宋徽宗的时候,在内库中发现了前朝留下的珍贵异国香料。这种香料一旦焚炷起来,香气异常迷人,被宋徽宗命名为“古龙涎”。由大太监们兴起了佩带异国名香的时尚,具体方法是把小块的珍贵香料截成小饼状,在当中穿孔,孔洞的边缘还镶上金或玉框,孔内串上蓝丝绳,挂在脖子上。他们还喜欢把所配的小香饼从衣领当中掏出来,用手摩挲着,彼此互相炫耀。这种带有穿孔、以绦子吊挂在身上的香料制品就叫“佩香”。在太监们引领下,带佩香成为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做法。    4“群英髓”、“千鹰一窟”、“万熊同悲”是取《红楼梦》中的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宝玉神游太虚境时喝的茶和酒的梗——    说毕,携了宝玉入室。    但闻一缕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    宝玉遂不禁相问。    警幻冷笑道“此香尘世中既无,尔何能知!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    宝玉听了,自是羡慕而已。    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来。    宝玉自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    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    宝玉听了,点头称赏。    ……少刻,有小丫鬟来调桌安椅,设摆酒馔。    真是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更不用再说那肴馔之盛。    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    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宝玉称赏不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