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没干过_第68章 意外的人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8章 意外的人选 (第1/2页)

    对于即将发生的陕北农民起义,孟南贞知道结果,却无能为力。

    小冰河时代的天灾,加上明末腐败官僚和贪婪的地主阶级的人祸,使得一切的发生都顺理成章。

    想要从官面上解除危机,他思虑了好久,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

    这不是派几个能力强的官员,花大力气进行救抚就能避免的。

    陕北的天灾可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而是持续了很久很久。

    大明本来就没有多少家底,又要支应辽东,又要应付陕北,实在是力有未逮。

    思来想去,孟南贞才找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那就是移民。

    既然那么多百姓窝在陕北没饭吃,只能等着活活饿死,那为什么不把他们转移到别的地方去谋生呢?

    封建社会,一般这样的迁移绝对是找死的行为。

    毕竟大家都依靠着土地为生,资源早就划分完毕。你把外人弄过来,本地人还不得炸了?

    幸好明末的环境给了孟南贞想法实施的空间。

    东南的商业发展十分迅速,劳动力人口却十分不足。

    新兴的商人集团没有政治地位,和地主阶级抢夺人力资源实在不占优势。

    但如果是外来的人口,然后在国家干预下进行分配,那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了。

    对于劳动力如饥似渴的商人集团,一定会把这些人口吸收的一干二净。

    而一旦从陕北调走大量的人口,那么那边的生存压力就等于是一下子减轻了。

    到时候再加上一定的救抚措施,避免那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也不是不可能。

    唯一可虑的就是,一旦从那边调走的人口太多,对于西北地区的控制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过和会带来灭亡的危机相比,一时的损失也不是不能接受。

    等到大明回过气来,失去的东西还是能够拿回来的。

    再说了,这个时代那边的某些势力也不成什么气候,这种风险并不需要过多的担忧。

    东南实在是太缺劳动力了。

    除了新兴的工商业需要,未来一旦信王上位,全面开海,加强海外贸易的话,需要的人力资源会更多。

    造船、海员、物流等各个方面,都是吸收人口的大户。

    孟南贞必须未雨绸缪,一切想在前面。

    “殿下觉着可行的话,我回头就去和东林党谈。无论如何,王恭厂要重建,还不能继续留在京师里面。”

    信王踌躇半晌,想到辽东的危局,最终只好点头。

    “那就拜托先生了。”

    说完,他又抚摸着手中的新式火枪,感慨不休。

    “真希望这种神兵利器能够快点造出来,好好教训那些猖狂的建奴。”

    孟南贞感受到了他的急迫,但还是给他打了预防针。

    “殿下,燧发火枪就算造出来了,也不会交给辽东方面的。”

    信王急了。

    “为何?有了这种武器,咱们不是就可以打败建奴了吗?”

    孟南贞郑重地摇头。

    “殿下,真正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并不是什么武器,而是人。一旦人不行,武器再好,也不过是资敌罢了。如今辽东方面的兵将,实在是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只能希望他们固守住目前的地盘,不要一退再退罢了。他们已经被建奴吓破了胆,指望他们去反攻,那是不可能的。”

    虽然这个时候的明朝上下都将辽东明军吹的神乎其神,但孟南贞却看的很清楚,那些人屁用没有。

    所谓的关宁铁骑,天下第一,只不过是辽东将门给自己脸上贴金,忽悠皇帝罢了。

    真要天下第一,为什么会被后金打的狼狈不堪,最后只能枯守山海关?

    自从萨尔浒之战后,辽东明军的骨头就被打断了。

    想要消灭后金,夺回辽东,这些明军是完全指望不上的。

    “那……那……那该怎么办?”

    信王急的都要上火了,一想到有好武器也不能收复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