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8节  (第2/4页)
    白杏花仔细看面汤,“这瞧着挺清淡,滋味儿却很足,好像放了油又好像没放,咋做的啊?以前咋没见你做过?”    沈云萱见他们都喜欢就笑了,“是拿猪油、葱花、酱油、胡椒粉好些样调料做的,以前家里没什么调料没法做。再说我稍微折腾点花样,他们又该骂我霍霍东西了。还是奶奶和善,调料也全,我才想做着试试。”    吴老太忙说:“往后家里的东西啊你随便用,不过你不用总做饭,我还能动,我来做。你不是跟乡亲说要教孩子认字吗?你干你的正事就行。”    “奶奶,我喜欢做好吃的,以后换着花样给你们做。”沈云萱凑近些把二十两银子塞给吴老太,略带得意地说,“奶奶看,我又把银子要回来了,还多要十两。咱以后好好补身子,天天吃好吃的。”    吴老太吓一跳,“要回来了?这、这能行吗?他们不又有理由找过来了?”    “不会,奶奶你就放心吧。”沈云萱胸有成竹的样子让他们安了心,这才说,“我可能小时候饿着了,从小就喜欢琢磨好吃的,后来认字了会读书了也更注意这方面的事,从书坊看了些游记,也听走货郎闲聊提了一些。这是江南的阳春面,汤底透亮滋味儿却不清淡,跟咱这边的手擀面味道完全不一样。    我也没去过江南,没吃过正宗的,但是吃着挺像书上说的感觉。”    三人都很惊讶,“江南?”    他们村子比京城还靠北,村里人从来就没出过县城,更别提知道江南的事了,哪里能知道江南的面条?江南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充满新鲜感,再细品面条,就像在吃什么美味佳肴。让他们吃到江南阳春面的沈云萱,在他们眼里也变得厉害起来。    不过经常去县里扛大包的沈福提出了一点担忧,“阳春面很好吃,但里面有猪油是不是要卖贵一点?在路边卖的话,不会有多少人买吧?”    这一点沈云萱考虑过了,“刚开始,我们弄一点方便拿的便宜的吃食,比如饼、馍、糖葫芦、豆腐之类的,等客人多了,再卖稍微贵一点的,用料好一点的,一步一步慢慢来。”    沈福有些迟疑,“你真要去县里买吃的?”他犹豫着没说泼冷水的话,但他是不太看好,县里卖东西的人不少,生意好的却不多。毕竟只是个小县城,大家都不富裕,偶尔买一份尝尝也就算了,不会常买。    可他们从乡下拿东西去县里卖,路程就很远,走个来回很累,牛车不是天天有,坐牛车还要铜板,这么折腾就更难挣钱了,路上也不安全,还不如他去扛大包。    沈云萱道:“不是我去,是我们一起去!我想过了,爹你扛大包太累太伤身体,进山打猎太危险,娘洗衣服帮人做被子也都是辛苦活,容易落下病,干脆咱们全家劲儿往一处使,不管干啥,一起干。反正手里头有银子,先试试呗。”    沈福和王杏花对视一眼,他们二十多年都是天天干苦力,这一下子闲着还真不适应,一起卖吃食真的能行吗?    还是吴老太拍了板,“孩子都不怕,你俩怕啥?萱萱说得对,太危险太累的活儿咱不能干,一家人齐心协力,有啥干不好的?这行不成就换一行,先试试呗。以前你们吃太多苦了,以后就多养养,咱干半天歇半天,先养出点肉再说。”    吴老太说着又把二十两银子塞回给沈云萱,“这个就当奶奶给你们的心意,萱萱你是个有主意的,你收着。只管买肉、买好吃的回来补身体,做买卖要用钱也只管用,不够了再和奶奶说。”    沈云萱也不矫情,    收了钱笑道:“诶,奶奶放心,我肯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天天吃好喝好高高兴兴的。”    “好,好!奶奶跟着你过好日子。”吴老太笑得见牙不见眼。她已经好几年没这么高兴了,添丁进口,一下家里就多了三个人,还都是这么孝顺的晚辈,她能不高兴吗?    吃过饭,吴老太拿出前一晚准备好的一筐香烛纸钱,沈福连忙接过来背在身上。王杏花也拿出一件外衣给吴老太添上,扶着吴老太往后山坟地去。    吴老太心里感动,这么多年她自己一个人,终于又感受到家人的体贴关心了啊。搞不懂沈老头沈老太是怎么想的,这么好的孩子不疼,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