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3章 (第1/2页)
连县丞也了解些医理,听后并不反对,只道:“那也不必花钱,县衙下令,百姓不敢不从,只需安排衙役巡街监督便可。” 不花钱……当然好。 许活立即便采纳了连县丞的建议,然后又说明了修整正街的意图:“本地物产丰富,只是困囿于一方,难有销路,若是能销往南边儿,百姓也可多一个营生。” 本地的特产,许活他们扮作货郎时摸了个大概,又在县里仔细了解过,有些特产在本地寻常,自然卖不上价钱,往南便不一样了。 百姓靠田吃田,靠山吃山,守着这些特产却不能富家富户,属实暴殄天物。 最重要的是,“本官夫人族中乃是皇商,商路通达,本官打算引商人过来,总要教脸上体面些,当然,徐徐图之,并非要一蹴而就。” 云州山珍野味和药材十分丰富。 许活先前伪装身份时的话,她很认真,也真的派人去方家传信,请他们来此收山珍野物药材等等。 她之所以缺人,就是因为她还要修路,各村通往县城,定襄县和仁县之间,仁县通往南边儿其他州,皆是为通商。 连县丞越听越激动,这钱还真是必须要花,“县城的夯土墙也得加固,村子里也得增加防卫,否则万一咱们好起来的消息传出去,恐怕会引来外匪。” 云州在边境,常年受突厥侵扰,真传出去仁县百姓有粮有钱,就算是假的,也会引来强盗。 今年秋就很危险,仁县种了许多地呢。 连县丞生出紧迫感,“大人,民兵队何时操练起来?” “下月便开始。” 届时耕种已经完成。 连县丞便道:“那下官去拟告示,教百姓打扫。” 还有其他县务,已过天命之年的老人家精神抖擞地全都揽过去,势要为县令大人分忧,为仁县鞠躬尽瘁。 不过…… 连县丞走前,还是忍不住建议道:“大人您见惯好东西,但县衙的账上看似充实,实则杯水车薪,经不得您这般花,石器便宜易得,百姓能够吃饱穿暖,不怕做苦力,铁器为时尚早。” 许活第一次被人管花钱,颇有几分新鲜,“……受教了。” 连县丞眼中光彩夺人,“大人知人纳谏,乃是仁县之福!” 他有读书人的耿直迂腐,并不畏惧县官,却又不似一般读书人那样视钱财如铜臭,对许活一番恭维之后,在县衙的财政大权上上了一把锁,许活这个县令日后再想挥霍无度,都得先经过他的劝谏。 许活身上的担子轻了很多,深觉这个县丞请的好,尽职尽责。 而连县丞关于强盗的担忧,需要加倍重视。 许活书信一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