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故約(下) (第1/2页)
凛冬已至,在那之后国师云寂又亲自前来了两次,其他日子便是遣人来取他佈置的作业,以及送书卷来。 这日,她又在用过早膳后,研读国师送来的典籍。正当她翻开一本史册时,一张带有浅黄色的麻纸飘落在案上。 那纸上的字跡娟秀,她正要执起细看,却只来得及瞥见「沧澜……海后……潮汐之力……」等字眼,便听得汐玥匆匆进来的声音。 她抬头,汐玥在她耳边轻语,话里带着忧心:「陛下今日在朝上接见了赤炎的使节,很是不悦,现在正往望舒楼来了。」 是日早晨,赤炎国的使节团,以昭仪司少卿言暉为首,静立殿中。他一身赤炎国的深色朝服,衬得他面容愈发温润如玉,但那份来自天朝上国的、浑然天成的雍容气度,却如铁板下的小火,让整个沧澜国的朝堂陷入一种隐微的烧炙不安。 言暉悠悠宣读完宣告新皇殷昭登基的国书;先皇殷天曜年纪本就不小,在前几年也将朝政一点一滴移转给太子与其他重臣,虽未明言养病,事实上亦是过着深居简出的日子。 楚渊照本宣科地表达了「哀悼」与「恭贺」之意后,所有人都以为这次朝见即将结束。 然而,言暉却缓缓踏前一步,脸上依旧是那副无懈可击的、谦和的微笑,细长的眼似乎在恭敬下还潜藏着其他情绪:「陛下,国书已呈。然吾皇殷昭陛下另有一愿,特命下官转达,望陛下成全。」 楚渊心中一沉,却又不能显露脸上,只能维持着君主的威仪,平静道:「哦?不知殷昭陛下有何心愿?」 言暉的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站在百官末席的几位宗室成员,彷彿在寻找什么,最终又回到楚渊脸上,声音清润响彻大殿:「吾皇有言,昔年沧澜公主殿下在我国为质八载,与吾皇相识于少时,情谊匪浅。如今吾皇新登大宝,万象更新,若能得公主亲至道贺,共叙旧谊,方显两国永世盟好之『诚意』。」 话音落下,静极的大殿内响起一片极其轻微的、冷气倒抽的声音。 言暉微微躬身,将最后的要求珍而重之地清晰道出:「特请陛下恩准,由公主殿下出任此次贺喜正使,以彰两国邦交之重。」 整个大殿瞬间死寂。坐在王位上的楚渊,却產生了立于大殿的言暉才是能呼风唤雨的那个人的错觉,他脸上看似平静无波,事实上笑容却是僵硬的,双手死死握着御座扶手,指节几乎泛白。 赤炎国的太子,当今的赤炎皇帝,是他十六岁不惜受到当时父王惩戒,混进使节团时,在赤炎御苑看见和楚澜月谈笑的那个人,现在竟然又利用国威来和他索要他和先皇殷天曜新签条约才换回来的珍宝…… 他怒不可遏,却又不能显露出来。只得用大笑掩饰自己的屈辱和怒火,故作大度道:「哈哈哈!殷昭陛下竟还记掛着朕的皇妹,实乃澜月之幸,亦是我沧澜之荣!此事,朕,准了!」 浑然不知当天早晨发生何事的楚澜月,提心吊胆等在书房内,随手将那张麻纸揣进怀里。没多久仓促的脚步声响起,回盪在楼里的梯间,也在她的耳里响起嗡鸣。 「皇妹。」楚渊热切地走上前,嘴边似笑非笑,声音沙哑,「朕给你带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楚澜月心中一凛,屈膝道:「请皇兄明示。」 楚渊低低地笑了起来,向她伸手,看她几不可见地瑟缩了一下,仅仅是悬在空中:「你那位远在赤炎国的『旧识』,如今登上了皇位,还对你念念不忘呢。他派了使节来,点名要你亲自去祝贺他。你说,你是不是很有本事?」 他换了一种语气,手握上她的手臂,哀伤与自怜满溢他的话语间,似乎轻轻一掐就能捏出水来:「他忘不了你,那你呢?你回来了,是不是还想着他?他殷昭,是赤炎国的帝王,而朕……」 他自嘲地笑了笑:「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留住你,是我让你回来的。」 他那双凤眼紧紧锁在她脸上,手上的力道又用力了几分,幽幽道:「你不是去见故人,也不是去叙旧的。记得你的所作所为,都代表沧澜。记住,澜月,你的根在这里,在沧澜,在我的身边。」 半个时辰后,正式的詔令下来了,沧澜公主,率领使节团,恭贺赤炎国新皇登基。 在那之后,她的每天便被出使的准备所填满,丈量朝服、拣选贺礼、核对随行人员名单……堆成山的代办事项等着她。不论出使的地点是赤炎,亦不论要求她出使的是殷昭,她仍不能否认没日没夜地操持这些事情,比起日復一日被困在望舒楼要好得多。 毕竟事关国家一国体面,她根本无暇顾及国师捎来的那些书卷,仅仅是要汐玥收拾整齐,待她出使回来再细细研读。 半月之后,沧澜国的使节车驾,在数百名禁军的『护卫』下,驶离了国都。临行前,她亲手将赤霄收入锦盒,要汐玥亲自抱上马车。 她坐在马车里,随那车轮颠簸,身体深处里的躁动隐隐作祟,像是轻缓的火舌在她的身子里挠痒,也如清晨的海潮般一波一波袭上,但数次在她以为那骚动即将淹没她时,却又转瞬消失殆尽,彷彿不过是一场错觉。 在身体上再度侵袭而来的异样、楚渊安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