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2章 (第1/2页)
小贩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是啊,一斤棉花能换两斤半的米,一斤羊毛、一斤黄麻能换两斤米。” 妇人脸上露出吃惊的表情,要知道一斤米14文钱,也就是说一斤棉花可以换三十多文钱。 妇人面上一喜,“我家有棉花你稍等,我这就去拿。” 没一会儿妇人就提了两筐子棉花出来,她一边看着小贩给棉花称重,一边闲唠嗑。 “你这里还收羊毛啊,收什么样的羊毛啊?” 小贩笑着说:“家里喂的羊,剪下的干净毛都要。” 妇人眼珠子一转,“你明天还来我们村不,我家有羊,你看看我家羊毛你收不收,要是收的话,我今天就剪些羊毛。” “成。”小贩一口答应。 很快,这种类似的用米,用小麦,用豆子,甚至是直接用棉布麻布来换羊毛、棉花、黄麻的小贩出现在了各个村镇的小路小巷。 姜余看着这些日子从各个村镇收集上来的棉花等物的账目,眉头皱起。 下属管事看见姜余表情严肃后,心中一紧。 姜余看向下方的管事,问出了心中的疑惑,“怎么是羊毛和黄麻偏多,难道禹州这边的老百姓难道不喜欢种植棉花吗?” 管事听到东家问这个问题,脸上一闪而过的为难。 “前几年州里税收困难,加上州衙粮仓缺粮,所以州衙下令农户家中的良田和次等田必须种粮,只有收成不好的薄田才可以种其他作物。这样一来家家户户都种粮食,像是棉花这类的作物,自然就少了。” 姜余听到他这么说眉头皱的更紧了。 说实在的,姜余万万没想到禹州缺棉花竟然会是这样造成的,可若是禹州这边收不到棉花,就只能去其他地方收。 如今还能靠黄麻和羊毛维持布坊运转,但是缺少棉花确实是个问题,他又不能强制让禹州老百姓种植棉花。 姜余手指无意识敲打桌面,此时他没意识到自己思考时的气质竟然和顾文承有几分相似。 下面的管事见状不敢吭声,他莫名觉得自己犯了很严重的错误。 突然姜余一顿,他脑子里突然蹦出很久之前文承哥和他说的一个词“计划生产”。 对啊,既然禹州缺棉花,那他就搞计划生产,让禹州的农户去种棉花。 他可以划定一个镇子的农田,通过州衙的人给村里的里正打招呼,让里正游说村中的村民,让每户村民必须把家里几亩田地种上棉花。 在种棉花期间,州衙免费提供种子和农田用具,从种植起初就开始有人去实地测量田地,并保证农户采收后会以规定价格收棉,只要最后农户们能把卖棉花的钱拿到手就能赚钱。 这样一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