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9章 (第2/2页)
歇息了一会儿,姜余再次满血复活。 今天姜余和顾文承都在家,所以马嫂子需要准备他们的午饭。 平时顾文承去书院中午不回来,姜余、顾文华、顾文渊、禾姐儿四个人在肥皂铺子那边,又因为肥皂铺子距离卤肉铺子不远,所以几个的午饭一般都是在卤肉铺子那边解决。 今天中午顾文承特意让马嫂子做了些清淡好消化的饭食。 吃饭的时候顾文承道:“刘知县因为赈灾有功,朝廷特任刘知县为宁化府通判,不日就会前来赴任。” 姜余眨了眨眼睛,反应了一会儿才想起来顾文承说的刘知县是谁。 “刘知县升官了?” 顾文承点头,给他夹了一筷子绿叶菜,可能是因为姜余小时候饮食结构的原因,他不太喜欢吃蔬菜,尤其是绿叶的蔬菜,但只要是顾文承给他夹的菜,他都会吃。 顾文承道:“知县是正七品,通判是正六品。虽然通判的官位在府城一众官职里不算太高,但职务却很重,知府掌管一府之政,而通判则分掌具体事务。通判相当于知府的副职。” 姜余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刘知县,哦不,现在应该叫刘大人,刘知县是真正升了实权官啊。” 顾文承点了点头,又道:“还记得我为什么能进东林书院吗?” 姜余脱口而出,“因为刘大人举荐啊。” 顾文承轻笑道:“一是刘大人举荐,二是因为刘大人是山长的学生。” 姜余这下是真的惊讶:“啊?我听说山长以前是上京城的大员。刘知县一个知县,怎么会是那么大员的学生呢?” 顾文承解释道:“刘知县是正德三年的进士,当年陛下刚刚登基不久,刘大人因事被贬,后面去了宁隆县做县令。刘大人被下放不久,同年下半年当时还在官场的山长辞去了官职,来了东林书院教书。” 姜余若有所思的点头,“感觉好复杂。” 顾文承道:“这些事离我们都很远,咱们只要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 姜余又吃了一大口顾文承夹给他的青菜,闻言用力的点头。 顾文承看他吃菜的模样,心中失笑,转而给姜余夹了一块豆腐,青菜不喜欢吃可以少吃一些,但是蛋白质得补充全面。 顾文承开玩笑的说道:“说起来,我能称为山长的学生,其实是走了后门的。” 姜余夸夸鼓掌,“哇,那文承哥现在岂不是和刘大人师出同门。” 顾文承点了点他的鼻尖,“所以,日后你做生意可以大胆些,刘大人任职宁化府通判后,咱们在府城也是有正儿八经靠山的了。” 姜余微微一愣,接着眼前一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