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章 (第2/2页)
” 这话说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几个人心里都想着,看来以后要离周氏远一些了,谁也不想平白无故的被人在背地里乱嚼舌根。 她们没再多说什么,便相互辞别回家了。 … 初春的柳树刚刚发出嫩芽,嫩绿的一片,让人看上去就觉得心情大好。 那婶子说的没错,一眼看过去,就数最东边的那棵柳树最为粗壮。 姜余问道:“应该要什么样的柳枝?” 顾文承回答:“什么样的都可以,我们随意剪一些就成。” 二人没一会就剪了不少柳条,姜余主动把篮子提到自己手里,二人结伴回去。 家里,顾母此时正在煮红土根,这些红土根需要煮半个时辰才好出色,等顾文承和姜余二人回来以后,姜余接过顾母手里的活,顾母则去灶房做饭。 姜余看见顾文承找了一个小锤子,把柳枝的嫩芽去掉后,就在一个木板上开始砸柳条。 姜余看了一会儿,道:“相公身子还没好全,要是累了就歇一歇,我来干。” 顾文承没推辞,他身体现在的确还很虚弱,不太合适做体力活动。 姜余接过小锤子,没一会儿就捶打好了柳条,“然后该怎么弄?” 顾文承往火堆里添一根柴火,“把锤好的柳条剪成小段,先放篮子里吧。等会需要放进锅里煮一个时辰,然后再把里面柳条捞出来,继续煮半个时辰,后面这半个时辰是来增加浓稠度……” 顾文承看着姜余略带迷茫的眼神眼神,咳嗽了一声,改变了说法。 “后面再煮上半个时辰是来增色的,熬的时间久了,颜色会更重。” 姜余心里想了想,这步骤和用红土根染布差不多,只不过是把红土根换成了柳条。 顾文承在煮红土根的时候,趁机还往里面放了一把草木灰,一边的姜余看见他的举动面露不解。 顾文承解释道:“草木灰和明矾都有上色和固色的作用,也是染色中最经常用的两种东西。但是并不是所有染色都能加草木灰和明矾。” 他想了一下没说什么酸碱度,而是说:“比如用柳条染色加草木灰就没什么用。但是如果是用柳条一边染色一边把布泡在石灰水里,染出来的布最后会变成浅淡的褐黄色;若是中间泡过绿矾的布,最终会呈现灰色。” 姜余听到入迷,忍不住感叹,“好神奇。” 同时他在心里默默道‘文承哥也好厉害,竟然知道这么多。’ 顾文承不知道自己又被夸了,“这些都是前人用实际一点一点总结出来的。” 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每一样都是智慧勤劳的人民大众总结而来的,每一样的精彩纷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