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的姐姐回来了_第49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94节 (第2/2页)

几个月花出去的,都二十多万了。

    这么一对比,好像用来买进口车、买各种进口电器,真不如买一座干哥那样的四合院。

    但常安哥不是不想买四合院,那不是没遇上么。

    估计遇上了,他肯定立马能掏钱出来买。

    不过于朵和常宁讨论的结果,方便面厂应该还没挣到太多钱。

    这就是漂亮国人所谓的超前消费么?

    于朵干爹的配车都还没有空调呢。

    干爹说他在部里算是年轻人,级别也还没到位。

    有车载空调的车肯定要先顾着狄老那样年纪大、级别高的。

    而且,过几天他的配车和司机也要被收回了,到了国

    外会另外给配。

    进去之后,刘哥也是一下子就觉得暖和了。

    关大爷在灶里煨了烤红薯,夹了三个出来招待他们。

    他问于朵,“所以现在就还是能继续做生意?”

    于朵点头,“是的,上头说是过两年再看。”

    刘哥有点茫然,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于朵解释道:“前段时间有人举报做生意是在剥削工人。譬如你们开黑的的,车主也是剥削你们。差点把我们这些做生意的全干翻了。”

    刘哥顿时慌了,“哎呦,可别再来一次啊。我宁愿被剥削,也不想没活儿。”

    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最重要的不是每天有多累。而是得有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啊。

    他干这个,一个月能有两三百的净收入,自己很满意的。

    他忍不住道:“什么人去举报的啊?他自己吃得饱、穿得暖就不管别人死活,非得要断了人家的生计啊?”

    于凌也忍不住道:“就是啊。如果不让我做生意,那倒是给我安排一个铁饭碗啊。”

    梅影给他们端了水果过来,几个人就在厨房聊上了。

    不过,那柜式空提能把她们住的这30多个平方都管到。在哪都暖暖和和的。

    听了这话她心道:铁饭碗哪那么好安排啊?

    她在区图书馆干了三个月临时工了,挺满意的。

    但一直就没人愿意把工作编制卖出来的,也只有继续边干边等着。

    关大爷道:“于小二,现在给你安排一个铁饭碗,你乐意去啊?”

    于凌道:“让我和如今做生意比,确实上班挣的太少了。我说的是如果不让做生意了。”

    开玩笑,她现在做生意,一个月进账八千多。40天就能在团结湖小区买套房还带家具。

    她愿意去干几十块一个月的工作才怪了。

    梅姨把《资本论》给于朵拿过来,是用她的借书证借的。一个月内归还,可以续借。

    于朵也想过买,但是这么大部头的理论书,感觉搬家挺麻烦的。

    而且,书非借不能读,这话也是有道理的。

    关大爷和于凌、刘哥聊上了,就关于有人举报这件事的。

    而且他们仨都是经历过那十年的,是真正受过那茬罪的人。

    不像于朵,66年——76年,她年纪都还小,主要是在读书。

    梅姨就拍了下于朵的肩膀,示意她跟自己过来一下。

    于朵放下书,跟着她进了房间。

    梅姨笑吟吟道:“杨馆长怀孕了,这两天刚诊断出来的。”

    这种事一般前100天不对外人讲。

    梅姨和杨音阿姨一起在万医生那里吃药调理、助孕,梅姨要知道自然很容易。

    不过,她告诉于朵,肯定是征得了杨音同意的。

    于朵道:“那万医生还挺厉害啊!”

    她也不好说杨音阿姨和周秘书长动作还挺快。只能说万医生厉害啊。

    万医生厉害了,那关大爷和梅姨应该也很快就能有好消息了。

    说起来,杨音阿姨和周秘书长是二十八岁和四十二岁。

    梅姨和关大爷却是三十二岁和五十五岁,慢一步也正常。

    梅姨点点头,“万医生又多了两个病人。是政府那边的工作人员或者他们的家属,杨馆长给介绍的。”

    虽然现在据说有十亿人口了,但在生育上有难度的夫妻也不少。

    这种情况,有熟人介绍,生意自然会源源不断。

    这回万医生估计不用再忧心忡忡自己的退休待遇了。

    听说给他跑腿那个老医生已经平反,有了和职级、工龄相应的退休工资。

    老人家一下子心头就踏实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