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_第三百八十六章:文化同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六章:文化同化? (第1/2页)

    

    按照张正书灌输给赵煦的观点,打仗和做生意的道理是一样的。请百度搜索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安焘只不过说得高大了一点,没有贴合实际罢了。张正书更加贴合实际,已经给出了具体的办法。赵煦有时候真的觉得很不可思议,明明张正书没做过官,怎么说起治国强军,离间打闷棍的点子来,是这么一套一套的呢?

    要是按照历史,赵煦对安焘的计策是不置可否的。但是,听了张正书的分析之后,赵煦已经决议采用安焘的计策了。

    “安卿所言,甚合朕意。”

    皇帝发话了,看看,这才是朕要的点子,你们好好学学!

    诸位重臣听了,都面面相觑。

    很多人士大夫,都自诩君子。是君子的话,怎么能用这种流氓的方法呢?又是离间,又是侵扰,天下人会怎么看他们?

    要是给张正书知道了,肯定会在《京华报》大骂这些伪君子,假仁义。要知道,对敌人的仁慈是对自己的残忍,大宋之所以变得外忍内残,是因为有这么些没卵蛋的士大夫。对敌人仁慈,对自己人残忍不说了,连别人来打,都只懂被动防守。殊不知,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把敌人消灭了,同化了,哪里还有什么敌人?

    可惜,宋朝不仅武力不行,化同化也做得不够。

    实际,武力和化入侵是同时的,好像人的两条腿,缺了哪一条,都迈不动步子。大宋天生瘸了一条腿,哪里能用化去同化别人?看似契丹人开始学习汉化了,东瀛也学习了,西夏也学习了,高丽也学习了,交趾也学习了,回鹘也学习了……可是有用吗?宋朝不再是什么“天、朝国”,不再是天下共主,谁去学习你的经验?

    好像后世的米国一样,正因为它是炒鸡大国,所以好莱坞、开封菜、记、肥宅快乐水、烂苹果……才能传遍全世界,全世界都要为之买单,化入侵也形成了。

    如今大宋想做到后世米国那样子,还差了点东西,那是武力。

    看看汉唐之时,正因为军队雄于东方,所以四海臣服,都主动来学习汉化。自此,汉化圈才得以形成,自国四散传播。但由于唐以后,汉人奉行儒家理学,开始积贫积弱,又被异族统治了两朝,汉化圈不仅没有扩大,反而逐步缩小了。

    为何?因为奉行理学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控制武将,人掌控朝政。哪怕汉人在明朝还有一段高光之时,却因为朱元璋的小农经济模式,硬生生把国的社会进程给遏制住了。别说经济了,连火铳、火炮这些本该大力发展的武器,也因为财政窘迫而无法发展。到后明末之时,原本威震天下的大明火器,甚至还不如女真人的弓箭了。因为这样,清朝满人还大言不惭地说,他们是骑射得天下的,火铳?火炮?呵呵,都干不过骑射!

    于是,很自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