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5节  (第2/2页)
 令人绝望。    演奏结束后,才华横溢的年轻演奏家们弯腰致敬,他们脸上全是汗水,此时带着骄傲的笑容。    完美的无可挑剔的演出,任凭最苛刻的乐评家过来,也无法对这场演奏提出批评,这是毫无瑕疵的。    金奖一定是他们的。    观众们久久沉浸在刚刚的节奏压迫中无法回神,脸上还带着惊惧的表情。    音乐还萦绕在心头,死神似乎正凝望着他们。    不愧是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实在太过出色。    这个时候,民乐团走上了台。    观众们长舒一口气,期盼民乐团会带来如《姑苏月夜》一样沁人心脾的艺术品。    那样绝对可以驱散此时心头的这点死亡阴影。    哦,哪怕没有新曲子也可以。    毕竟中国民乐交响的作曲太过困难。他们哪怕只是把《姑苏月夜》再演奏一遍,那作为观众也绝对满足了。    大屏幕上,很快公布了民乐团的选曲。    《悼歌》。    《悼歌》?竟然又是一首新作的曲子!    大屏幕上,这两个字后还注明了英文释义。    追念死者的哀歌,又是一首有关死亡的曲子!    第97章 抨击    在作曲那一栏, 只有许乔的名字。    不止观众们交头谈论,评委席上众人也讨论开了。    “《姑苏月夜》尚且和应这位民乐大师有所合作,这一曲竟然是独立完成?”    “希望水准和上一曲相比不要差得太远。”    “我相信乔不会让人失望。”    观众们还沉浸在不久前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中,注意力有些分散。    而这时,民乐团各声部同时以强音发声, 力度统一持续十拍, 这跨越了四个八度音区的浩大声势让观众一个激灵, 惊疑不定地看了过来。    开场音极具震撼而富有冲击力。    各个声部的运用密度极高, 复合和弦音色已经与“和谐”两个字背道而驰,再加上二胡的颤音、唢呐高亢极具破坏力的音响色彩,气氛从一开始就进入到紧张与恐惧中。    休止符的运用穿插在其中,导致这段本就不和谐的旋律时停时响,诡异如夜晚窗外呼啸的冷冽寒风。观众们捂住胸膛,恍惚间似乎听到无数灵体鬼魂在低吟、狞笑、哭泣。    听觉敏锐的评委们注意到从旋律一开始,沉沉的鼓声就一直在按照特定的节奏击响。    咚、咚、咚……这声音在慢慢加快。    他们顿时明白,隐藏在旋律中的鼓声与心脏跳动的频率相契合。随着时间过去, 这鼓声越来越快,越来越快,观众的心跳也似乎被影响, 急促跳动起来。    胸闷气短、疲惫头晕等不适感涌了出来, 胳膊上冒出一粒粒鸡皮疙瘩,不少人脸上出现了痛苦的表情, 不由浑身发冷, 抱紧胳膊。    这是直面死亡令人无法忍受的恐惧。    是魔鬼的音乐吗?    阴郁和悲伤的情感席卷而上, 浓重的死亡和悲剧色彩弥漫到他们的心间。    此时那位领奏的琵琶首席,俨然化身魔鬼。他垂首时嘴唇轻抿,手指快速在弦上拨动,仿佛在用手中旋律与鬼魂沟通。    这是一曲悼歌,一支感念死亡的乐曲。    在作这首曲子时,他竭力让自己回忆那已经淡去了的,有关于死亡的记忆。没有人比他见过的死人更多,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死亡。    他不止一次亲身体会这种感觉,看身边人死去,看自己死去。这就是他能写出这支交响曲的根基所在。    坐在评委席中央的马尔兹紧紧盯着许乔,这一刻,这位年轻人像是一个死魂在弹奏。    别再继续下去了……观众们在内心发出呼唤。    似乎是听到了他们的呼唤,在各声部力度达到极致后,弦乐声部连续下行,发出悠悠一个下滑音。    所有人都愣住了。    所有的痛苦和恐惧都在远去。他们恍惚间看到了死者临终前的视角。    要问许乔死亡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他会给出这样的回答:在那一刻,身体是感觉不到痛苦的,所有感知都淡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意识上的活跃。    他不会再害怕身体上的种种伤痛,他会出现很多幻觉,譬如与死去的爱人团聚。而这些幻觉,让死亡的过程变得温和。    于是越临近死亡,面对它的态度也越平和。    下滑音过后,领奏的琵琶以徐缓的速度,伴随大胡浑厚的低音,倏忽间描摹出一个宁静祥和的世界。    转变来的太快,但却莫名的理因如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