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到六零来种地[穿书]_88 (第5/6页)
第二天就带着孩子们钓鱼去了。他们村今年天气冷得晚,往年这个时候,早就大雪封山了,结果今年连河面都没冻上,韩友书正好趁这个机会钓钓鱼。 蔡小燕则跟王思婉要了车钥匙,她得去买一些年礼,给她妈那边的亲戚送过去,她外公外婆还在世呢,虽然没怎么联系,但是既然回来就走一走,也是应该的。 等到了办酒那天,早早的张三虎就领着几个兄弟上门了,天蒙蒙亮的时候,就把猪给杀了,把肉都给处理好之后,直接抬进厨房,等着掌勺的人过来分配。 王思婉请来的那些掌勺,也都是相熟的,有几个以前还帮他们家办过酒的。也是早早的来了,先给来帮忙的人把早餐做好,待会还要摆桌子,架凳子,这些可都是活。 其实在乡下这点挺好的,人情味十足,一家要帮忙的,其实不需要你多说什么,周边的好几户人家都会主动来帮忙,缺碗缺筷的直接去借就成,桌子凳子啥的也都二话不说会让你抬走。 今天天气好,所以这席面就干脆摆在两个大院子里,宽宽敞敞的,一点都不拥挤,村里来的人都能坐下。 祠堂在后院,也就是后院的堂屋后面,有一间小点的房间,里面是专门放着许安爷爷还有他爷爷的爸爸妈妈以及许安自己父母的排位。 韩友书这个改姓的仪式就会在这里举行。 先是把村里的几位长辈请进去,然后许安这边把他爷爷以前请人撰写的族谱拿出来,他们这个家族的人不算多,族谱上的名字也都不多,但也有十多页了。也不知道当初他爷爷是怎么请人把这个族谱弄出来的,要不是许安在那些他爷爷留下来的箱子里翻出来,他还真不知道原来他们家还有族谱这件事。 然后就是摆香案,但是这里面许安父母的排位得摆到一旁,因为韩友书的辈分比较大,他可以拜他的哥哥他的父母,却不需要拜许安的父母。 至于扫墓这个环节,是昨天许安就带着一家人去给爷爷扫了墓的,所以今天不需要去扫墓。至于韩友书自己的父母,当年早就尸骨无存了,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哪。 然后就是请懂文墨的长辈,在族谱上加上韩友书的名字,可这个环节,其实也可以省了,因为许安的亲爷爷,早就给他的弟弟把名字加了上去。这可能也是他当初会请人撰写族谱的原因吧,他不希望族谱上,露了他弟弟的名字。 因此这个仪式,也就完成了。 他们这边是十点多开始的,等全部结束后,外面的酒席也开始了。 他们一行人落座后,大家伙才开始正式吃饭。 现在的酒席又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是桌上能有一道肉菜,就很不错了。但现在红烧鸡块,红烧肉,红烧鱼,几乎是必备的菜了。 家里条件不好的,办酒席时,那也得准备红烧鱼和辣椒炒肉片,不然人家都不愿意到你家来吃酒席了,说出去是要丢人的,大家伙还会在背后议论你吝啬。 如果这三道荤菜备足了,大家伙那礼金给得还挺心甘情愿的。他们这次办酒是不收礼金的,就是请大家过来做个见证,然后热闹热闹。 因为是韩友书的大事,所以王思婉和许安就干脆往最好的办,一开始厨房里掌勺的知道他们要把大半个猪来做这场酒席的时候,都直咋舌。 但他们也知道王思婉和许安有钱,这点也不算什么,反正大家伙都要吃的,那就干脆办好点,所以这些掌勺的也用尽了浑身解数,努力要把这场酒席办好来。 韩炀和韩岫还是第一次体会这种热闹的办酒场面,他们俩虽然也是在村里长大的,但那时候他们是住在农场的,在农场改造的人,就算有喜事也不会办这种酒席啊。那时候,有一碗窝着鸡蛋的清水面,就很不错了。 像这种做菜直接在油桶炉子,架着大铁锅做,架几张桌子直接当成厨房操作台,上面还摆满了各种刚出炉热气腾腾的菜,就等着端菜的人端上桌。 吃酒席的人坐在长条凳上,围着四方桌,桌上的碗筷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大多数都是各家各户借过来的碗筷。相熟的人坐在一个桌上,哪怕不是主桌,也要请那张桌子上年长一点的坐在主坐上,你推我往的好不热闹。 邻居们热心的组成切菜小组上菜小组,分工明确,几乎不需要主人家太操心。 这样的画面,这么有烟火气的感觉,韩炀和韩岫真的是第一次见。 他们在酒店里吃过酒席,但那些都没有这里这么的有味道,这么让他们觉得有意思。 王思婉跟他们一桌,还怕他们不习惯,其实以前王思婉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